翻页   夜间
17中文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1章 一切的开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必看!

    1.

    本文并不是要否定历史上皇帝们的功绩和能力,没有!!!秦汉唐宋元明清,这些朝代的皇帝的功绩青史已载,本文并没有任何反对或者否定的意思。

    2.

    本文并不打算拉踩任何一个朝代。如,某一朝代有XX赋税或者XX徭役,只是在讲这个朝代而已,并非想要踩一捧一。说到秦朝的赋税徭役,并不代表作者打算以此赞美汉/唐/宋/……的赋税徭役,其他朝代同理。

    3.

    请记住,封建社会,百姓皆苦,这也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不论王朝辉煌落寞,百姓皆苦。

    4.

    本文不打算搞任何朝代之间的对比,也不打算搞任何皇帝之间的对比。

    5.

    封建王朝时期的国家的意义,与现如今的国家的性质并不相同。因而,百姓对于朝廷官府的态度也并非现代人对于自己的国家的态度。

    6.

    如果一定想要找到一个百姓活得好的时候,那么请牢牢记住:社会主义好!这也是我们的先辈用鲜血创造的时代,人民能够当家作主的时代。

    7.

    本文是讲述农民起义,农民起义!!!立场必然会站在起义的农民一边。而既然立场如此,那么必然会写到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背景,因此,一定会或多或少和朝廷、和皇帝有所冲突!!!

    以上,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但如果不能接受这样的内容的话,请点击左上角的按钮逃生。

    ————

    ————

    清晨时分——实际上相当早,天色依旧黑沉沉的,距离最早的一缕阳光穿透黑暗还需要一段时间。

    而就在这个时间,百姓们已经起身了,忙着开始新一天的劳作。

    那些已经跻身“官”这个阶层的官员们,则各有不同。

    若是中央的官员们,鉴于身处天子脚下,一言一行皆有规矩,便也都早早动身,或奔赴朝堂议事,或前往部堂准备开始工作;相较而言,地方上的官员们,自由度就要高出不少。

    当然,以上种种,皆是正常王朝境况下的百姓和官员们的状态。

    若是处于乱世,或者王朝末年大灾大乱时期,百姓们就要存活的更加艰难了,或许连一个安稳劳作、勉强糊口的机会都没有,而是要绞尽脑汁地去保住自己的性命;

    同样,这种时期的官员们,能够出现的操作也是多种多样,可谓是百花齐放。

    ——不过,不论是官是民,是乱世是治世,他们都能够看到同样的东西,尽管他们并不知晓其他时空。

    那是一大块黑色的,似布,也似木板的东西,悬浮于高高的苍穹之上,静默无声。

    说来也怪,这个存在虽然远在天边,但是却能让中原大地上的人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并不会因人的方位改变而出现什么视觉上的变动;同时,即使这么一大块黑色高悬,可阳光、雨雪等,都未曾被遮蔽过分毫。

    更有人尝试过,即使进入屋内、进入地窖之中、进入繁盛茂密不透阳光的森林之中、进入阴暗荫蔽的牢房之中……也依旧能够看到这个存在。

    鉴于以上种种超乎人们认知和想象的情况,在这个东西出现在苍穹上不久,便被人们统一认定为了神迹,是上苍给予凡人的指示。

    至于上苍究竟给出了什么指示嘛……那就要看立场,见仁见智了。

    在朝廷的口中,那自然就是上苍对朝廷治理天下的成就的赞赏,是天子德行昭彰的证明。为此,朝廷还尽可能地将一切风调雨顺都与其相连,以使这个说法更让人信服。

    ——对于处在安稳阶段的王朝,这个理论还是很快就站住了脚跟,毕竟天下太平嘛,百姓们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再者,这个时期的朝廷对于天下的控制力还是处于良好状态的,即使有什么人想要借机起事,多半也能镇压下去。

    在其他有心之人的口中,这个指示当然是朝廷残暴不仁、皇帝昏庸无德的最大证据,是上苍对天下之人的警示,是上苍对他们揭竿而起、反对朝廷的支持和赞许。

    ——对于末期多方势力崛起的朝廷而言,这个神迹简直是为朝廷灭亡的这把火添了不知道多少柴,也让王朝末年的乱世愈发混乱了几分。

    不过,最大的动荡也只是集中在神迹刚刚出现的半年之中,半年之后,所有人也都渐渐习惯了这个苍穹之上的存在。

    如今,“神迹”已经出现了将近两年,除了一如既往的高悬空中之外,没有任何动静。因而,百姓也好,官员皇帝也罢,都已经开始渐渐无视了这个“神迹”,只有一些闲人打发时间时,还会就此聊上几句。

    直到某一天。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小故事,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会开展一个新的专题:华夏古代的起义造反事业,希望大家喜欢~】

    就在这一天,各个时空之中,安安稳稳呆了将近两年、几乎被人们当做了一个背景板的“神迹”,突然间绽放光芒,从一片漆黑变成了一片光亮,上面还闪烁着各种图案和文字。

    是的,图案和文字。那些图案并不是哪一个朝代的人所熟悉的,文字倒是能读懂——正是各个朝代所使用的文字。不过,读书人们能认识是理所当然,那些不识字的百姓们也就是在看这个东西的时候能够认识,一旦看向现实存在的字的时候,就又不认识了。

    随后,一个听起来有几分奇怪的、闻之不似人声的声音响起,说出了那一段话。

    而伴随着这段话变动的,还有其上的文字,上面清清楚楚地浮现了几个大字:起义!造反!

    朝廷:“……”这是什么?公然鼓吹叛逆之举?

    皇帝:“……”这根本不是神迹!这是何方妖孽所为?!

    百姓:“?”什么?造反?

    多方势力:“!”大喜!天助我也!

    虽然在前期的几个王朝中,暂时还并没有“起义”“造反”这两个词语,但是望文生义,朝廷和皇帝或多或少还是能够体会到这两个词的内在含义的——若是只有“起义”一词,或许还不那么容易,但是加上“造反”二字……

    汉朝中后期的皇帝们脸色无疑有些僵硬。

    鉴于大汉的起家过程,他们还真不能多么理直气壮地否认这个“起义”的正当性;鉴于大汉成功开国的成就,他们同样不能否认这是一个“事业”。

    但是,现在坐天下的已经是老刘家了,大汉又怎么能鼓励支持“起义”呢?

    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乃至于隋唐时期,关于“造反”这件事情,警惕的主要对象则是权臣重臣——当然不是忽视百姓,只不过鉴于这一阶段各路诸侯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让他们的注意力不由自主地就更加偏向了这方面。

    而位于时间线后期的,已经非常明了这两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的王朝,对这个内容的愤怒更是难以言表。

    譬如赵宋的皇帝们:“造反还有什么值当说的?!无君无父的叛逆之举,如何称得上一个‘义字?!”

    那帮子作乱逆贼,不过是乌合之众,更是一群不知忠君爱国、也不知礼义廉耻的贼子罢了,如何能够和“起义”中的“义”字相联系?

    ——若是他们是“义”了,那朝廷是什么?明堂之上的天子又是什么?

    有这样想法的自然不只是赵宋,元朝、明朝、清朝都同样。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时期,还有一个时期——秦。

    刚刚完成六国一统没多久的秦朝,同样对于这个“起义造反事业”抱有一定的疑惑。

    纵然是可以望文生义,但是漫长的时间间隔带来了字词含义的不少演化,以至于秦朝时期的人们想要理解这两个词要更为困难。

    当然,仔细揣摩的话,还是能够得出一二结论的。

    鉴于六国遗民的不安分,嬴政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些人想要反抗大秦的统治:“传令下去,各地加强对六国遗民的防范。”

    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这两个词的出现,但是在贵族的引导下,奴隶和黔首暴动进而导致国君出逃的事情可不少见,譬如卫国的卫出公和卫后庄公;再比如鲁国那边的盗跖一事,给鲁国带来的影响可不算小。

    所以,这莫非是暗指大秦会因为这些复国之心不死的六国贵族们而产生巨大的动荡?

    ——不怪嬴政这么想,实在是到目前为止,因为“起义”“造反”而亡国的朝廷,还没有出现。

    以及,这个声音说“历史”,还有“华夏古代”……这个用词,倘若不是这个天上的“神迹”对于词语含义的理解与大秦天差地别,那……

    【在讲述具体的故事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起义造反的定义——是的,这是一个模板流程。】

    声音语调轻松,仿佛在讲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丝毫不觉得这个内容有什么不妥之处。

    【起义和造反,虽然大略上是可以指代同一个含义,没错,就是我们都知道的那个意思;但是实际上也有些微妙的差别。】

    【造反这个词,实际上更偏向于民间的俗语,是对政变、谋反、以及有武装的行动的俗称。】

    【而起义,则更为正式一些,通常可以指主持正义起兵,还可以指一部分军人士兵投靠义师、拨乱反正。】

    【在华夏古代,主要的起义造反事业,就是农民起义;如果将时间线往前推,那么还包括一些奴隶起义。】

    伴随着讲述,天边还出现了一幕幕的农民起义画面:

    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甚至瘦的和麻杆一样的农民们,聚集在了一起,挥舞着一切能够充作武器的东西,离开了视若生命的田地——也或许,是他们原本就没有自己的田地——化作一道道洪流……

    尽管他们其中不少不要说铠甲武器,连衣衫都破破烂烂,不过勉强蔽体,其中不乏有赤脚行进之人,但是汇集而成的洪流也足以让任何一个朝廷全面震动。

    朱元璋对此表示赞同,回想当年的一路艰辛历程,他不由感叹:“咱确实是造了那元朝的反,也确实是为了正义,拨乱反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