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35章 恶性循环,雪上加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西汉末年,新莽初期。

    百姓们虽然不懂什么币制改革,但是不让用五铢钱了大家还是明白的。

    “好好地怎么就不让用了呢?”有人迷茫困惑,“这五铢钱大家都用了多少年了,怎么就不能接着用下去?”

    这王莽新提出来的那什么大钱小钱,他实在搞不明白,更不用说之后的那二十八种货币了。

    二十八种!

    他一个只知道种地的农人,连算数加减都算不明白,二十八他倒是能够数到这个数,但是要让他使用二十八种货币……

    那简直是不让他活了啊!

    就简简单单的五铢钱不好吗?

    二十八种货币,谁知道哪个能够换成哪个,又能换多少。他可以保证,他自己绝对算不明白!不只是他,村里的人有一个算一个,也都绝对不可能算明白的。

    那这还让他们怎么买东西卖东西?

    到时候到了集市上面,那岂不是别人说什么他就是什么了吗?

    而且这还不是全部,后面还要搞什么货泉和货布……

    天爷啊!

    而比起这么一个只想到自己完全不会使用这种货币的农人不同,城镇之中,有一点经商经验的小户人家,更能够明白这种混乱的币制将会带来的灾难。

    比起乡下,他们这种家庭大多还是有那么点家财的。而一旦币制更改,不让使用五铢钱之后,他们家中的钱该怎么办?朝廷说五铢钱能换多少新币就是多少,那他们的钱财会不会减少?

    况且,即使朝廷能够制定一个相对公平的兑换比例,可是底下的小吏们却不会这样好心。

    再者,即使他们留下一部分不去兑换,而是私底下继续用五铢钱的话……一旦被抓到,后果不堪设想。

    而这样的可怕的事情,要来四次!

    四次过后,他们家还能存在下去吗?是不是也要变成家破人亡的一员?

    作为宋朝的人,对于王莽改动币制的影响早已有了定论。

    有人嫌恶道:“虽然他改革币制的目的不好说,但是这四次改动,每一次都是以小换大,钱币的重量一次比一次轻,币值一次比一次大,这不就是从百姓手中进一步压榨钱财吗?”

    他们大宋的商品经济发达,所以对于经济、对于钱币等问题,就更有研究和体会。

    因此,读过点书,或者有着充分的阅历的人,都能明白屡次改革币制、且每一次都是以小换大,能够造成的效果。

    百姓们手中本来就没有多少钱!

    而这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却一点一点将他们手中仅剩的钱财都要尽数压榨干净。

    而且,当时市面上大量的卖家都不认王莽的新币,百姓们有时候又不得不尝试兑换五铢钱,若是兑换不到,那么手中有钱也相当于没钱……

    【除了这些牵涉广泛的改革外,在朝堂内部,在官员头上,王莽也有一系列改革。】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就是给不少地方起了一连串的新名字,也给大量的官位起了一连串的新名字。】

    【官职名称改动也就罢了,但要命的是地名的不断变动。】

    【王莽改的太多了,有些地方还改了不止一次,这就导致官员们根本搞不清楚当地到底叫什么,只能记得最初的名字;就连当地的百姓都因为地名的频繁变动而有些混乱。】

    【其次,他在朝中增设了一堆官职,从中央到地方,没有他没有增加的,但是问题就在于,这些官职既然增设了,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官员,是要发俸禄的!】

    【在中央他增设了等同九卿的官职,这些官职的俸禄可不低;地方上的官职虽然俸禄较低,但是架不住数量多,以至于总量大。】

    【这些额外的俸禄从何而来?】

    【朝廷可是要依靠赋税来维持运转的。如果想要能够发俸禄,那么唯一的方式就是让赋税收入更高;如果不能做到,那么这些官员的俸禄就得不到保证。】

    【此外,他还仿照周朝的传说,大封诸侯,不算附庸的话,有将近八百人;算上附庸,人数就来到了两千三百人。】

    【这些受封之人,很多只是顶了个名头,压根没有实际的封地;至于说相应的钱财,每月大约也只有几千钱甚至更少。】

    【封爵们领不到钱,也没有地,官员们也领不到俸禄,或者数量极少不足以生活、不足以维持往日的生活。】

    【这就导致了恶性循环——没有钱,有些只顾自己毫不在乎百姓之人,便倚仗身份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压榨百姓;有些心性清正之人,落得穷困潦倒,甚至需要给他人做工来勉强维持生活。】

    话到这里,对于西汉乃至新朝的官吏们的冲击是极大的。

    王莽登基,原本是受到了不少人的拥护的,否则他也不可能就这么顺顺利利的篡夺了权位,得以称帝。

    从这个角度上讲,不少官员确实背弃了大汉,转投了他人;但是他们中大部分都是真心相信大汉天命已尽的——天命之说,可是所有人都相信的存在。

    只不过,最终愿意支持王莽,也是觉得王莽在刘氏之外算是最好的选择了:德高望重,备受称赞;家族雄厚,出了大司马和太皇太后;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好的利益,更大的发展,也能解决如今天下的问题……

    可是现在,王莽居然连他们也一同坑了!

    ——虽然早在之前王莽乱改币制的时候,他们就觉得不对,自己和家族可能要遭殃……但是,到底还是心存侥幸,想着自己好歹也是官宦了,如何能够与那些黔首一样呢?

    但是,这果然只是他们的侥幸心理。

    他们连自己的俸禄都不能保证了!

    到时候是什么?要不是承认自己丧尽天良,自私自利,跑去大量贪污受贿、压榨百姓;要不死守清贫,甚至需要给人做工……

    这两个结果,这两条路,哪一个都不是他们愿意的选择啊!

    便有人开始商量:“王莽决不能重新入朝担任大司马了……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已经上了春秋,也别用这些烦心事打扰她了。”

    此时,王莽还没有重新入朝,更没有重新担任大司马一职。

    这个打算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一致认同。

    要说他们在之前得知王莽登基称帝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下定决心要将王莽除去?为什么不觉得皇帝就会干掉王莽?

    那不是因为汉家的天命要转移了嘛!

    要是王莽真的是天命所归……那原本未来的他们能够选择支持王莽,现在的他们也能够支持王莽啊。

    可是现在,王莽果真是不太行,竟能将所有人都得罪了,那他绝不能再有重新进入朝堂的机会。

    至于说他会不会死……那就全看皇帝的意思了。

    【总的来说,王莽这一系列改革,不能说他没有想要改变的心。用范老的话来说,王莽是一个想要解决问题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确实是有可取之处的。】

    【但是,他在改革过程中,行为轻率,追求虚名,而毫不关注现实情况,对民生没有实际的了解,也不愿意去了解,只是依靠着自己的“认知”而去改革,不愿意面对现实,且在改革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不愿意去真正地解决问题,改变自己的做法。】

    【他的一系列改革,只能说是在一定程度上的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上,满足了自己的改革欲望。比如,他一心关注改革的文辞是否优美、是否符合规范,但是对于实质内容却不甚了了。】

    【但是对民间,对百姓,却毫无正面意义,只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痛苦——农民小商贩不断破产,耕种作废,商业瘫痪,百姓“涕泣于道”。】

    【这样算来,他的改革如何能算作是为民为天下?】

    【如果只论王莽本人,他或许可以说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不然他不可能做到登基并且镇压刘氏宗室;同时,他也怀着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心,只不过是脱离实际而已,是一种“书生的政治”,他的一切虽然最终毁灭,但到底不平凡。】

    【但是,王莽如何能够只论他本人呢?】

    【他在掌握大权后的一切行为,都牵涉到了天下万民,千万百姓的生死都系于他手。】

    【他是不是伪君子,对于百姓而言并不重要,但是他的政令他的行为,于百姓而言重若千钧。】

    【他的一系列改革,哪怕有一个好的出发点,却也没有造成哪怕一丁点的好结果,且,改革之后,不仅没有让百姓能够维持现状,甚至还进一步摧毁了百姓。】

    【在他的统治之下,百姓们不仅没有能够脱离西汉末年的压榨,反而被压榨得更彻底、更惨烈了——民弃城郭流亡为盗贼,这样的情况数不胜数。】

    【而说到他的改革,不仅招致了既得利益者们,大地主大商人官员们的反对,还因为对百姓的迫害,招来了百姓的反对。】

    【也因此,王莽最终的失败是必然的。】

    【就在他最后一次改动币制不久,在湖北,当时的江夏郡,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正在酝酿之中。】

    各个朝代的民间,对此都议论纷纷。

    即使是西汉新莽之后的民间,也并不知晓历史,不知道曾经还发生过这样的一系列改革。

    因此,他们听着这个神奇的东西讲述,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虽然不知不觉确实受到了这个讲述的一些观点的影响,但是他们也还是主要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评判。

    但,即便是依据生活经验,他们对于王莽的这一系列改革,也没有什么好话。

    “他存不存好心重要吗?要是我活在那个时候,我怕是都要死了,我全家都要死了,还管他好心不好心!”一个男子愤愤道。

    他可不管这王莽到底是不是什么出发点是好的,那重要吗?不管什么时候,他都只是想要自己和家人好好地活下去而已,而只要能够给他带来这样的好处的政令,那就是好的,管颁布施行这个政令的人是不是好人?

    况且,这人出发点是不是好的还不好说——他是要解决问题,但是要是不解决问题,他怕是没几天就得被推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