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面对如此困境,刘胥果断决定采取一项创新举措——他下令让人们就在原地兴建砖窑,并着手尝试制作青砖。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石料短缺的问题,又为未来整修城墙储备下宝贵的材料;而那些质量欠佳、无法直接用于建筑的砖块,则可摇身一变成为炮弹,供抛石机和投石机等战争器械所用。
回溯历史长河,早在西汉时期,聪慧勤劳的汉人便已熟练掌握各类砖的烧制技艺。彼时,人们不但能够精心烧制出小巧玲珑的长方形砖,更具备了烧制大型空心砖以及精美的画像砖的能力。这种精湛的工艺水平无疑彰显了古代汉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与此同时,在强大的秦军中,也有着众多擅长烧制砖瓦的工匠。这些身怀绝技之人纷纷从全国各地的建筑工地被紧急征调而来,汇聚于巴比伦。他们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技能,针对当地独特的土质展开试验,致力于研制出尺寸巨大且坚固耐用的城砖,以满足未来巴比伦城防建设的需求。
这些工匠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踏上了前往泰西封的征程。那个地方对于他们精湛技艺的需求丝毫不亚于其他任何地方,甚至可以说更为关键和紧迫。毕竟,泰西封已被刘胥亲自指定为新的都城所在地,提前未雨绸缪、精心筹备无疑是明智之举,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印度大陆之上,众多隐匿于深山老林中的珍贵树木正遭受着无情的砍伐。这些木材将借助海洋运输的力量,源源不断地运往吉达等繁忙的港口。它们可是未来建造宏伟皇宫和壮丽皇城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啊!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临时抱佛脚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正当秦军热火朝天地忙碌之时,巴比伦城内的守军曾试图利用仿制的投石机对正在修筑土堆的秦军发起攻击。然而事与愿违,由于投石机的射程有限,最初的尝试并未给秦军带来太大的威胁。直到后来改用碎石块作为弹药,才终于给秦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员伤亡。
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秦国专门针对沙漠恶劣气候而在印度打造的藤甲藤盔派上了用场。这种特殊的盔甲原本只是作为印度奴兵缺乏足够防护装备时的一种替代选择,但因其具备良好的透气性、轻巧便捷以及不俗的防护能力,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此刻,它成为了秦军抵御敌人攻击的有力护盾,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要知道,这种原材料在印度其实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找到的。不过呢,如果将其与史书记载中的南蛮藤甲相比较的话,那可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毕竟,人家可是极为奢华地使用桐油长时间浸泡过的!而秦国这个呢,不仅没有经过那样的精细处理,就连缝隙都显得比较大一些。但好在对于劈砍、撞击之类的伤害,它的防护能力还算得上可以;只是在防范刺击方面嘛,那就差得相当远!
自从秦军成功打通了海上运输线路之后,这些同样适用于酷热难耐的沙漠环境的简易盔甲,就伴随着那些印度奴兵一同被运送至此。不得不说,这时间点真是恰到好处啊!
从实际运用的效果来看,那也是相当出色的!特别是其中的藤盾,哪怕到了后来的清朝时期,依然还在被广泛使用着呢,就是大名鼎鼎的“虎衣藤牌兵”!
出于节省开支、降低消耗的考虑,刘胥特意想要大规模地推广这种盔甲和盾牌,让附属军队都能够用上它们。无论是在南方茂密的雨林地带,亦或是广袤无垠的沙漠之中,它们都必定能发挥出自身独特的作用来。
反观安息守军这边,当他们亲眼目睹了这种装备所带来的效果并不怎么理想之后,也就索性不再继续白费力气了。毕竟,频繁使用投石机会导致零部件受损严重,倒不如把它们留到更为关键的时刻再派上用场!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竟然疏忽大意地忘记将投石机的部署位置加以变更。这一关键信息,却未能逃过秦军斥候那敏锐的双眼,他们如同幽灵般穿梭于战场之间,将所见所闻详尽无遗地记录下来。待到秦军的抛石机和投石机全部安装妥当之际,首要目标便是将这些敌方据点彻底摧毁。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台逐渐高耸起来,一点一点地接近城墙的高度。终于,当土台与城墙近乎齐平时,秦军的弓弩手们如矫健的猎豹一般,敏捷地登上土台展开试射。经过一番精准调试后,他们确信自己手中的强弩能够触及巴比伦城墙的每一个角落。
紧接着,一架架较为轻巧灵活的弩车和弩炮被小心翼翼地运送上土台。它们犹如一群沉默而致命的猎手,静静地蛰伏着,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有了这批强大武器的助阵,安息守军原本紧密的巡逻防线顿时变得疏松许多。
自此以后,秦军开启了一场不分昼夜、持续不断的攻击行动。他们利用先进的弓弩技术,对城墙上的安息守军展开猛烈射击。每一支利箭都带着夺命的威胁,让敌人陷入无尽的恐慌之中。
对于安息守军而言,城墙巡逻已成为一项最为可怕且不愿承担的任务。因为稍有不慎,便会被无情的弩矢射中,命悬一线;更糟糕的是,如果不幸遭遇弩车或弩炮的轰击,后果更是不堪设想——非死即残!喜欢大汉西域王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