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三国之魏延一统 > 第357章 袁曹大战(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面对高干的提议,郭图并未立刻表示赞同,而是冷静地分析道:

    “元才将军,尽管对面敌军人数看似较少,但他们依黄河天堑据守,如果我军贸然选择渡河进攻,他们必会半渡而击之,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

    再者,从曹军营地的布置情况来看,他们的安营扎寨工作做得极为扎实牢固,可谓是固若金汤、易守难攻。

    即便我军成功渡过河去,将军真的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在尽量减少伤亡的情况下,一举攻破曹军营寨吗?”

    说罢,郭图将目光投向高干,似乎想要从对方那里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高干字元才。

    高干听完郭图所言,目光凝视着远方,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刚才听到的话语。

    这段日子以来,曹军的骑兵斥候频繁地活动于黄河南岸一带,严密监视着袁军的一举一动。

    倘若他们察觉到袁军有渡河的迹象,必定会毫不犹豫地加强黄河防线的防守,并依托坚固的营寨抵御袁军的进攻。

    如此一来,自己所率领的袁军必将遭受重大伤亡,而最终取得的战果恐怕也难以弥补损失,实在是得不偿失之举。

    这时,郭图看着陷入沉思、愁眉不展的高干,又开口说道:

    “将军切莫心急,依在下之见,对面曹军的粮草想必不会充裕。他们与我军长期对峙下去,迟早会因为粮草短缺而不得不选择撤退。

    待到那时,方为我军南渡黄河的最佳时机。一旦成功渡过黄河,前方便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平原地带。

    届时,将军定能大展身手,斩杀敌军,立下赫赫战功!”

    高干听后,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他微微颔首,表示对郭图所言甚是认同。毕竟,在这错综复杂的战局之中,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无数士兵的生死存亡以及整个军队的命运走向。

    因此,必须要深思熟虑,权衡利弊,方能做出最为明智的抉择。

    ......

    延津南岸曹军营地,中军大帐之内气氛凝重,夏侯渊、刘晔、朱灵等人围坐在一起,面色严肃地分析着当下的战局形势。

    夏侯渊眉头紧蹙,目光带着深深的疑惑,凝视着对面的刘晔,开口道:

    “子扬先生,请为本将解惑之。如今袁军兵力数倍于我,但他们却在北岸按兵不动,这究竟是何缘故呢?”

    他的声音低沉有力,透露出对眼前局势的忧虑与不解。

    刘晔,这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尽管年纪轻轻,因其乃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之后裔,是名副其实的汉室宗亲,家族背景显赫非凡。

    而且,他在曹营之中一直保持低调谦逊的作风,智谋过人,屡次献计献策皆获奇效,因此深受夏侯渊及其他诸位将领的敬重与喜爱。

    此刻,听到夏侯渊向自己发问,刘晔连忙起身,恭敬地向着夏侯渊拱了拱手,行了一个标准的礼节后,才不慌不忙地缓声道:

    “将军,关于此事,在下亦曾反复思量。依常理度之,袁军理应趁着我军尚未站稳脚跟之际,迅速挥师南下,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击溃我军。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敌军至今仍无丝毫渡过黄河向南进军的迹象……”

    说到此处,刘晔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整理思绪,接着继续说道:

    “依在下之见,其中缘由大概有如下数点:

    首先,官渡一役,我军气势如虹、锐不可当,势如破竹般的战斗力让敌方心生惧意。眼下即便对方人多势众,也绝不敢轻举妄动,贸然对我军发起攻击。

    其次,袁军兴许正在采取拖延战术,试图消磨我方士气与粮草储备,待到我军疲惫不堪或粮尽援绝之际,方才挥师南进。

    再者说,也有可能他们仅仅只是一支偏师罢了,其真正用意在于分散并牵制住我军主力,以此来削减白马前线的对峙压力。”

    刘晔苦思冥想良久,将先前在白马大营的中军大帐里,许攸针对袁绍及其军队所作的剖析,连同这段日子以来敌我双方于黄河两岸僵持不下的局面综合起来考量,隐约间洞悉到了河对岸敌军的图谋不轨。

    夏侯渊聆听完刘晔这番鞭辟入里的剖析之后,不禁陷入沉思,而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那么,面对如此情形,我军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呢?”

    夏侯渊紧接着追问了一句。

    他深知当前局势变幻莫测,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战事失利,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焦虑之情。

    “自然是以静制动,维持现状即可。

    丞相已然自关中调拨大军前来增援,只需吾等坚守至此关键时刻,而后稍稍施展些许计谋引诱袁军渡河,趁其不备发动突袭,定然能够一举击溃敌军!”

    刘晔眼神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语气充满自信与果断。

    夏侯渊闻听此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他对刘晔的智谋一向颇为钦佩,此刻更是深以为然地点头表示赞同道:

    “就依先生之计行事!”

    ......

    兖州乃是曹操发迹之地,可以说是他的根基所在。

    然而,自迁都许昌以来,此地的核心地位便渐渐有所偏移。曾经作为兖州首府的濮阳,其防御亦不如往昔那般森严紧密。

    就在数日之前,遵照曹操之命,张辽、程昱以及张绣率领六千曹军进驻濮阳城中。他们负责监视袁军的东路侧翼部队,并寻觅时机一举剿灭这支敌军。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这些日子里,张辽除了派遣大量斥候前往濮阳东边的黄河沿岸探查情况之外,似乎并未采取任何进一步的行动。

    实际上,这一切皆是张辽与程昱共同商议后的决策所致。他们深知自身兵力有限,而黄河防线漫长无垠,如果一味地坚守一城一池,恐怕难以抵御袁军的攻势。

    因此,两人经过深思熟虑后达成一致意见:放弃对特定地点的执着防守,转而选择将袁军诱渡过河,然后凭借灵活机动的战术,在运动战中寻找机会消灭敌人。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己方军队的优势,还能出其不意地给予袁军沉重打击。喜欢三国之魏延一统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